为充分展示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检验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同时也为促进各年级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校区科协及科研与学科工作部于5月24日在G01报告厅主办了“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盘锦校区管委会主任、研究院理事长卢中昌教授、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研究院院长贺高红教授、教学事务部部长贺明峰教授,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及感兴趣的师生近300人次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执行副主席、食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柳丽芬教授在开幕时表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你们将要在这里为母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时刻,你们在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校区精神指引下,在先进的实验条件下,创造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你们将以此为起点,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你们将在这里汲取不同学科的精华,为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奠定基础。希望通过学术报告会,能促进师生间的学习交流,使大家扩展视野、学会合作、找准方向、受到鼓舞。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切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使我国在国富民强之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贡献力量。
来自7个学院的2名博士生及23名硕士生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向与会师生作了报告。从健身空间的供给研究到冷链物流的配送路径研究、从生活垃圾分类与堆肥讲解研究到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研究、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到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同学们的研究领域从人体到生活、从空间到时间、从微观到宏观,涵盖了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报告中与会师生积极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报告人探讨和交流,报告气氛活跃。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凤祥教授与柳丽芬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报告会。
最后,卢中昌指出,本次报告会无论从报告人数还是报告质量上,较之首届研究生报告会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很欣慰的看到校区研究生的成长和成才,希望我们每年一度的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形成品牌、越办越好,希望参会的老师和同学能从报告中汲取能量和启发,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希望校区师生参与报告的热情越来越高,学术氛围越来越浓,真正将校区建设为一流校区,为学校建设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本次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历时近一个月,参与交流人员共127人,教师参与100余人次,充分调动了校区师生的参与热情,并得到了各学院领导、教师及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报告会分为学院分组报告及大会报告两部分,分别评出分组报告一等奖、二等奖,大会报告一等奖、二等奖。获奖名单如下:
大会报告一等奖获奖名单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性别 |
报告题目 |
1 |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娄春娟 |
女 |
近海简易风电基础结构设计研究 |
2 |
基础教学部 |
许金伟 |
女 |
盲源信号分离的有理函数ICA法 |
3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邓景 |
女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堆肥降解的研究 |
4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潘海霞 |
女 |
生物锰氧化物的合成及其在重金属去除中的应用 |
5 |
生命与医药学院 |
邢亚非 |
女 |
UGT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6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侯绪芬 |
女 |
以提高荧光强度为导向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
7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赵宝林 |
男 |
柔性链对聚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影响 |
8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高 莉 |
女 |
支链型聚苯醚碱性阴离子膜的制备与性能 |
9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刘彩娣 |
女 |
Fe-N-C催化剂的制备与氧还原性能研究 |
10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杜新宇 |
男 |
纳米碳球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
11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张小龙 |
男 |
复合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12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王 浩 |
女 |
基于PI膜高比表活性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大会报告二等奖获奖名单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性别 |
报告题目 |
1 |
商学院 |
董 杰 |
男 |
绿色视角下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
2 |
文法学院 |
欧阳井凤 |
女 |
大连市健身公共空间供给研究 |
3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范紫嫣 |
女 |
PFASs-Cd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研究 |
4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吕莎 |
女 |
基于废弃生物质的铁-碳材料制备及其环境应用 |
5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龙袁 |
男 |
气溶胶法制备磁性环境功能材料及其性能考察 |
6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杜仕文 |
男 |
路易斯碱催化几类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
7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邓润连 |
女 |
含强极性氰基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8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程光春 |
男 |
燃料电池阴极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 |
9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罗 骏 |
男 |
基于机器学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方法研究 |
10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黄 攀 |
男 |
MFI型沸石膜的制备及修饰 |
11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史艳丽 |
女 |
ApIV 3C蛋白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活性验证 |
分组报告一等奖获奖名单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性别 |
报告题目 |
1 |
基础教学部 |
张友德 |
男 |
利用太赫兹激光脉冲控制OCS分子的定向 |
2 |
文法学院 |
谭利 |
女 |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消费市场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 |
3 |
商学院 |
韩进军 |
男 |
考虑风险的成品油二次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
4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魏通 |
男 |
水热原位制备铁碳复合材料及其地下水修复 |
5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王琪雪 |
女 |
新型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6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张凤香 |
女 |
铁/碳电极MFCs产电和高氯酸盐降解性能研究 |
7 |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张晓宇 |
男 |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中关键设备的性能研究 |
8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许小伟 |
女 |
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理论研究 |
9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刘子昂 |
男 |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制备与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
10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刘雪霞 |
女 |
煤基碳量子点的绿色制备及对Fe3+的检测 |
11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宋月春 |
女 |
质子交换膜通道降维模型的构建及质子传递行 |
12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郝晓凤 |
女 |
离子液体辅助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
13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崔跃宗 |
男 |
低温SCR催化剂Mn/Co-Ce-ZrO2协同脱除燃煤烟气中Hg0和NO的研究 |
14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徐燕 |
女 |
PEI改性膜回收PTA废水中的钴锰离子和悬浮颗粒 |
15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申巧红 |
女 |
噻二唑类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润滑性能研究 |
16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杜敬文 |
女 |
TiO2纳米带基异质结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分组报告二等奖获奖名单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性别 |
报告题目 |
1 |
基础教学部 |
项昕 |
男 |
两类特殊曲面在曲线曲面造型中的某些研究 |
2 |
文法学院 |
金朝霞 |
女 |
新时期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角色定位研究 |
3 |
商学院 |
王文华 |
女 |
基于障碍分析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实现路径研究 |
4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张国志 |
男 |
壳聚糖/表面活性剂消油体系的筛选及评价 |
5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孙振翔 |
男 |
微波介电光谱法快速监测海滩沙间甲酚污染 |
6 |
生命与医药学院 |
苏启明 |
女 |
ELF5调控乳腺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分子机理 |
7 |
生命与医药学院 |
汪俊博 |
男 |
桃叶珊瑚苷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8 |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程帅兵 |
男 |
带导流涵道的竖轴潮流能装置性能的数值研究 |
9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丁璇 |
女 |
季铵化聚苯乙烯非均相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 |
10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刘昭 |
女 |
全氟磺酸膜中质子限域结构和迁移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11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张亚楠 |
女 |
微切助互作技术提取王枣子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
12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张奎博 |
男 |
非共面嵌段结构阴离子交换膜及电极粘结剂的制备和研究 |
13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刘燕祥 |
女 |
胍化氧化石墨烯复合阴离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 |
14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武文佩 |
女 |
亚纳米簇MoO3/介孔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氧化脱硫性能的研究 |
15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相荣超 |
男 |
以胸腺嘧啶为模板荧光铜纳米簇的合成与应用 |
16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刘彦君 |
女 |
多长支链聚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