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研究院概况科学研究科研团队社会服务人才招聘政策法规资料下载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快讯>>正文

情至最深处 他乡是故乡--记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贺高红

2020年07月10日 16:11    点击:[]

贺高红与盘锦的缘份要从2013年说起。这一年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成立,身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的她服从组织安排——到盘锦去!从此,他乡便是故乡。

2015年盘锦市政府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贺高红被任命为院长。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不负重托,引领研究院“立足盘锦,研产双创,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5年来,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为盘锦的产业发展注入了科研力量。2016年和2020年,她两次荣获“盘锦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投身科研  忘我工作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的贺高红,多年来主要从事膜分离过程、环保和过程工业节能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负责完成(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横向课题80余项,其中,“高效膜法回收挥发性有机物”获得2017年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特别嘉许金奖,“含烃石化尾气梯级耦合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和“膜法高效回收与减排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气体”分别荣获2010年度和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贺高红介绍,“膜法高效回收与减排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气体”项目经过10余年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膜-分离器-工艺的完整研发体系,通过高性能膜及装备回收、浓缩,将化工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气体VOCs加工成重要的化工原料,从而有效推动石化产业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这一科研成果,为我国VOCs膜分离技术从跟跑到全球领跑作出重要贡献,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贺高红带领着百余人的科研团队进行科技攻关,而且在大连和盘锦两个校区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担任研究院院长后就更忙了,常常工作到凌晨1、2点钟,第二天照常上班。“每次出差,贺老师在飞机和火车上都在工作,好像永远不知疲倦。”科技开发部工程师郭明钢说。

事业心、责任心很强的贺高红,干起工作来一直都是很拼的。然而,她并非“铁人”。2019年年末,她患病住院,术后,她跟同事说:“我得尽快好起来,早日归队”。住院期间,她也没有中断科研工作,通过手机为学生修改论文。

端午节前夕,贺高红接到今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进入了第二轮会评答辩的通知,而此时距正式视频答辩只有7天时间。短短7天,把整个团队近20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精炼浓缩到20分钟的答辩视频中,难度非常大。必须迎难而上!她和团队成员放弃了端午假期与家人团聚,把PPT中的每一条都落实到人,设立时间节点,逐句修改,逐字推敲,几乎天天讨论修改至深夜,最终按时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盘锦,成为贺高红深耕科研事业的热土。她说,绿色是盘锦石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她将全力推动相关科研项目及成果转化,助力盘锦石化产业早日迈向世界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业维艰  人才为先

5年前,研究院从零起步。从几人筹备组,到有了专兼职49人的队伍;从一张白纸的体系架构,到建立健全了院直机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及分院和产业实体;从招聘第1名科研人员,到组建了9个研究室……创业维艰,作为院长,贺高红担当作为笃定前行,在盘锦市委市政府和大连理工大学的支持下,硬是把一无所有的研究院,建设成为今天盘锦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贺高红视人才为研究院的第一资源,广泛招揽人才,精心培养人才。

建院初期,为了招引人才,贺高红不辞辛苦地走访中科院及双一流高校宣传研究院。郗元博士就是在吉林大学宣讲会上被她招来的,“当时我手里已有几份录用通知。但贺老师得知我是盘锦生源,便极力推荐我回盘工作。临别还给了我一张名片,说‘一定记得与我联系,期待你回盘工作。’”正是贺老师的诚挚的一番话,改变了郗元的职业规划。如今入职研究院3年多,他已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

每一场招聘面试会贺高红都参加,并在会前介绍研究院的情况。录用人员报到后,她会跟每个人面对面谈话,探讨他们未来的科研规划。日本留学归国农学博士王大超回忆说,“贺院长曾几次嘱咐我,‘盘锦是全国闻名鱼米之乡,盘锦大米享誉全国,你要把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到盘锦的广袤稻田里,助力盘锦大米产业升级发展。’”首位入职员工李冰璇说,“跟着贺老师干,心里特别有底。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她都会积极帮助解决”。 贺高红像磁石一样,集聚了人才,也凝聚了人心。

“一个人虽走的快,但团队会走得更远。”这是贺高红常挂嘴边的话。在她的感召下,肖永厚和李新华分别放弃了在上海和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盘锦研究院。目前,研究院有专职人员26人,其中14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外籍A类专家2人,这支队伍成为盘锦市具有独立科研攻关能力的生力军。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建院5年来,在贺高红带领下,全院同志齐心协力提升研究院的硬核实力,拿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资质,获批辽宁省工业VOCs治理与综合利用研究智库等7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和盘锦市海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市级研发平台。申请专利42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9篇,获得国家级、省市级33个奖项。在研课题129项,总科研经费2339.6万元。

服务发展  使命不怠

贺高红认为,科技工作者做课题,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做好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立地”则是要注重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要“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贺高红看来,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为此,她经常带队走访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截至目前,研究院共签订技术合同67项,总合同额740余万元;自主立项51项,成果转化为盘锦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年。

“我们要走出舒适区,要创新、要发展、要思维突破。”贺高红经常对大家说。她率先垂范,积极奔走,推动研究院先后与盘锦浩业化工和山东东岳集团组建了分院,创立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浩业化工在延伸产业链条、向精细化工领域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方面显现动力不足。浩业分院成立后,不仅为浩业公司解决了引进高学历人才问题,而且通过对氢气平衡调研提出了优化建议方案,预计实施后可使氢气利用率提高约11%,年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通过对能量平衡调研提出了优化建议方案,预计实施后可使能量利用率提高约8%,年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

在贺高红的推动下,研究院还与沈阳工业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高校服务的同时,研究院增加了科研活力,目前已联合培养研究生10名;与营口理工学院联合创建助剂合成与分离省级重点实验室,与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等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工作,实现了盘营两市间科技协同转化及创新。

为充分发挥研究院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市场难题,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在贺高红的领导下,研究院成立了1家总公司和10家参股公司,总注册资金达3970万元。其中,盘锦盘达海装科技有限公司防弯器、限弯器、浮力模块等产品研发成功并在相关领域应用;盘锦大工碱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青柑碱蓬茶、碱蓬包子、碱蓬奶片等系列盘锦特色碱蓬产品。

发展无终点,服务无止境。贺高红积极探索研究院多元化的服务发展之路,2019年成功承办了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暨全省化学检验工大赛和盘锦市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使研究院的产学研平台作用得到有效拓展。

贺高红说,“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研究院科技创新的方向。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是我的使命。”在盘锦这片多情的土地上,她将带领团队砥砺奋进、开拓前行,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7月9日,盘锦日报要闻版刊载了贺高红院长专访,现全文转发。>



关闭